【二十四节气】惊蛰
二十四节气之惊蛰
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,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2025年的惊蛰时间为3月5日16:07:02,农历二月初六。此时,太阳到达黄经345°,春雷初鸣,唤醒了蛰伏于地下的冬眠生物,大地开始焕发生机。
惊蛰的由来与文化意义
惊蛰是春天还是夏天 惊蛰是哪个季节的节气_万年历
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西汉时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为“惊蛰”。这一节气的名称源于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”古人认为,春雷惊醒了蛰伏的昆虫,但实际上,真正让生物苏醒的是气温的回升。
惊蛰分为三候:“一候桃始华;二候仓庚(黄鹂)鸣;三候鹰化为鸠。”此时,桃花盛开,黄鹂鸣叫,鸠鸟求偶,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惊蛰的物候与农事活动
惊蛰是春耕的重要信号。此时气温回升,雨水增多,农民开始忙碌于田间地头。农谚云:“到了惊蛰节,耕地不能歇。”江淮地区的小麦拔节抽穗,果树萌芽开花,春播工作全面展开。
然而,惊蛰时节也需警惕“倒春寒”和春旱现象。华南地区可能出现低温阴雨,而华北地区则需防范春旱对农作物的影响。
惊蛰的民俗与养生
养生知识 - 轻壹
惊蛰不仅是农事的重要节点,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。陶渊明曾写道:“促春遘时雨,始雷发东隅,众蛰各潜骇,草木纵横舒。”陆游也在《春晴泛舟》中描绘了惊蛰时节的春景:“雷动风行惊蛰户,天开地辟转鸿钧。”
惊蛰的美学还体现在花信风中:一候桃花、二候棣棠、三候蔷薇。这些花卉在惊蛰时节竞相开放,为春天增添了绚丽的色彩。
惊蛰的文学与美学
惊蛰的民俗丰富多彩。民间有“祭白虎”和“打小人”的习俗,寓意驱邪避灾、祈求平安。此外,惊蛰吃梨也是一大传统,梨有滋阴清肺的功效,同时谐音“离”,寓意远离病害。养生方面,惊蛰时节应顺应自然规律,早睡早起,防寒保暖。春季属肝,养肝护肝尤为重要,建议多食用富含植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,如##、芹菜、山药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