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身符民俗网Logo

雨水为中气,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,此时太阳黄经为330°今年雨水的交节时间是在2025年2月18日 18:06:31,正是农历正月廿一。

mmexport1740131195106.jpg
二、雨水三候
《月令七十二集解》:“雨水,正月中,天一生水,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,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,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水矣。”雨水对应十二消息卦中的泰卦,上坤下乾,天地交泰,万物萌生,雨水有三候:

初候,獭祭鱼
獭,又名水狗,岁初鱼从水底上游至冰面下,獭捕鱼以祭天。

二候,候雁北
大雁为候鸟,即知时之鸟。天热飞归塞北,天寒飞来江南。雨水时阳气升发至地面,大雁感应春时天阳之热而北归。

三候,草木萌动
雨水时,天地之气交,阴阳和合为泰卦,草木萌动生发。

雨水习俗
这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,标志着春季的到来,天气逐渐回暖,降水量增多。在这个节气,有以下一些传统习俗:

接寿:这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的习俗。典型礼品是罐罐肉,表达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父母的感谢和敬意。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,岳父岳母还会回赠雨伞,寓意出门奔#时能遮风挡雨,祝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。

占稻色:这是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,通过爆炒懦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。成色足意味着高产,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。这一习俗还寄托了祈求天地和美、风调雨顺、家家户户五谷丰登的愿望。

祭水神:在中国农村地区,人们相信雨水是神的恩泽,因此在雨水前后会组织祭祀活动,祈求雨水的降临或停止。有的地方还会举行传统的神龛游行活动,祭祀神龛,祈求雨水丰收。

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及对丰收的期盼,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雨水饮食
【乌梅茶】乌梅气味酸温平涩,味酸,得东方木味,它在冬天开花,得冬天水阴精气,可以除热烦满,安心。乌梅果实在夏天成熟,因而得先春之气,生气上升,敷布阳气于肌肤腠理,因此可以下气乌梅还可以去面部的青黑痣。用乌梅数颗、冰糖适量一起煮水喝,可以引火下行,补充人体津液,养阴润燥。若有虚热、消渴,肺虚久咳,久泄久痢的症状皆可以考虑使用。

【地黄粥】根据《千金月令》记载,雨水宜食粥,地黄粥可以补虚,使得人体正气充足,阳气生发。地黄捣汁,煮粥半熟时下地黄汁,加花椒数粒,生姜一片同煮。地黄,《神农本草经》称为地髓,气味甘寒,得太阴中土专精之气,所以可以补中焦,长肌肉,又兼太阳寒水之精气,可填骨髓,补充人体精血。地黄还可以逐血痹,疏通人体周身的经络。

【紫苏粥】紫苏气味辛温,嗅香色紫,禀太阳天日晦明之气,叶子白天挺拔,夜晚下垂,故可以下气消谷。春日取紫苏炒至微黄香,放入清水煎煮,取汁熬粥,可以健脾消谷,利水消肿。紫苏味辛嗅香,所以能辟口臭,祛邪毒恶气。紫苏喜欢在水边生长,故又称水苏。紫苏配杏仁,可以利小便,消水肿,定喘咳,解肌,发表,与麻黄同功而不走泄正气,《神农本草经》列其为上品。

不可食:《金匮要略》云:春不可食肝,为肝旺时,以死气入肝,伤魂也。

雨水起居
雨水天地阳气生发,万物感于阳气而萌发生长,我们可以早睡早起,着宽衣,缓步慢行,舒展身心,或者出门踏青,感悟春天的生炁。

雨水养生指南
“春捂”,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要转暖时,不要过早换下棉衣。初春时节,乍暖还寒。民间也有“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还有梨花雪”“吃了端午粽,再把棉衣送”的俗语。

1克服“春困”
人的身体随季节变化。春季气温回升,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张开,血液循环加快,大脑供血相对减少。加上昼夜时长变化和舒适气温,人易困倦,这就是 “春困”。克服 “春困”,需劳逸结合,保持规律作息。

2预防湿寒之气
雨水时节降水增多,湿度大,气温不高,易形成湿冷天气,影响人体神经系统、关节和器官。需做好防湿寒,如别急着减衣、不用冷水洗漱、洗头后及时吹干。

3适量运动
雨水时节,适合选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。运动时间选上午 10 点到下午 3 点,此时温暖且阳光足,能防受寒。运动要循序渐进,避免劳累,结束后及时擦干汗水换衣,防止湿气侵入。


关于本站    免责声明


Copyright 护身符hushenfu.net
赣ICP备2024033715号-2